首先要介紹一下關於雲計算裡的幾個概念:
-
基礎設施即服務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(IaaS):
比如阿里雲、AWS 之類。為公司提供各種計算資源,包括伺服器、DNS、網路、儲存和資料中心空間。
當然最常用的就是 VPS。 -
平台即服務 Platform as a Service (PaaS)
提供應用程式開發和部署所需要的基礎設施(例如:作業系統、資料庫、伺服器等)和應用程式框架,讓使用者可以基於雲計算平台快速構建和部署應用程式,而不必進行底層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。
例如你可以上傳程式碼,它負責提供所需環境和運行,也是 K8S 的主要戰場。 -
軟體即服務 Software as a Service (SaaS)
它是在雲計算平台上提供的一種軟體應用服務模式,客戶只需要通過網路或瀏覽器即可使用基於雲計算的軟體應用,無需購買、部署、維護硬體伺服器和軟體系統。
也就是基於雲的應用,我們接觸最廣泛的一種,例如 Office 365 的線上功能、Slack 這些都是。
這篇就是收集了一些目前流行的 PaaS,支持的語言非常豐富,感覺使用最多的應該是 Node、Dockerfile 之類。
看他們目前的主流使用方式就是關聯 Github 這類程式碼倉庫,然後自動拉取部署,隨著倉庫的更新會自動觸發服務的重新部署,也算是一種 CI/CD 吧。
Github Pages#
這個應該是接觸最廣泛的,但是能做的東西也是最有限的,它屬於靜態網站托管平台,無伺服器(Serverless)架構的一種。
更適合簡單頁面的演示作用,想起了我折騰 Hexo 的時光。
Vercel#
根據我的觀察,前端的專案非常流行使用這種方式來部署 Demo 或者文件,確實方便。
它屬於是靜態網站托管服務,廣義上也應該歸屬於 PaaS,但是因為是無伺服器(Serverless),能做的事有限些,當然肯定比 Github Pages 要多得多,當然也便宜。
免費計劃提供了 100 GB-hours 的免費使用時間,一般的小站是夠用了。
相比 Netlify 給的免費額度更足一些,構建速度也更快,價格也更低,這樣看成為主流不是沒有原因的。。。
綁定自定義域名的時候,將域名 CNAME 到
http://cname-china.vercel-dns.com
據說可以繞過 GFW。
Netlify#
同樣是前端專案裡非常流行的一個部署平台。
免費計劃則提供了 125k 次免費調用,跟 Vercel 核心功能上基本沒什麼區別,就是『性價比』不如 Vercel,據我觀察已經不少人轉 Vercel 了。
關於上面兩個,我要提一個它們的主要特性無伺服器函數;
無伺服器函數(Serverless Function)是一種新型的雲計算服務,它也被稱為函數即服務(Function as a Service,FaaS)。
它是構建在雲服務提供商的無伺服器架構上,使用者不需要擔心伺服器的配置、管理、擴容等問題,只需編寫和上傳程式碼,即可享受雲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自動化的彈性資源分配、負載均衡、自動伸縮等服務,實現按需計費和高效開發部署。
本質是一種計算模型,通常就是稱它們為 Serverless 架構。
微信小程序的雲開發本質也是一種 Serverless 的調用。
Railway#
是一個 PaaS 平台,用於快速部署程式(服務)。
免費計劃很吸引人,不驗證信用卡現在有一個月 500 小時的限制,也就是一個月只能跑 24 天。
它的一個缺點是重新部署後可能會重置 DB,也就是適合用於演示嘗鮮類,無狀態的服務。
打算付費使用的話,價格倒是也不貴。
fly.io#
fly.io 是一個容器化的部署平台,只需要一個 Dockerfile 文件就能部署程式到 fly.io 的伺服器上,它提供一定限額的免費使用額度,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小型的應用可以免費運行,而在需要擴展的時候支付一定的費用,而這筆費用也不會太昂貴。
免費額度:
- Up to 3 shared-cpu-1x 256mb VMs
- 3GB persistent volume storage (total)
- 160GB outbound data transfer
需要添加信用卡來解鎖更高的免費限額,超出後月底會扣款。
部署可能需要使用提供的 CLI 工具:flyctl (也提供線上版的 CLI)
Heroku#
最早的 PaaS 之一,07 年就開始開發,所以發展到現在的它非常成熟,也有相當完善的生態,更強大的擴展性,以及很多開箱即用的功能。
缺點也是貴,速度不如新興的 fly,對國內網路訪問也不太友好,但是國外是非常火的 PaaS。
現在想白嫖的話不是一個好選擇。
其他#
最開始興起的時候,Google 的 GAE 肯定很多人用過,因為免費,可以直接部署用來魔法上網,應該是我第一個接觸的魔法上網工具,我當時還用了很長一段時間,速度剛開始也不錯,可惜當時小屁孩剛接觸互聯網,就是跟著網上教程瞎搞。
國內的話新浪的 SAE 當時也火了一陣,現在基本是半截入土狀態。
國內就是阿里雲、腾訊雲,考慮性價比可能還能加個華為雲、百度之類。